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成功在ECMO技术支持下,多学科联合,成功抢救了一位大面积肺栓塞、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命悬一线,最后一线生机
40岁年轻女子,姓高,老公负责工作挣钱,自己则全职在家照顾两个上学子女的生活起居,生活不算富裕却其乐融融;此次入院前一周有受凉感冒情况,感胸闷伴胸痛症状,自行口服药物治疗,8月28日送孩子上学后感胸闷加剧、呼吸困难,紧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该患者已出现提气样呼吸、呼吸功能衰竭,紧急推入抢救室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并转入重症医学科。
转入后患者呼吸及循环极不稳定,生命岌岌可危,无法进一步检查,且很快出现了心跳骤停,给予心肺复苏及紧急抢救,幸运的是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但并未维持太长时间,再次出现了心跳停止,这一情况让在场的所有人措手不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反复的心跳停止?为什么40岁中年女子会出现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大面积肺栓塞?而入院时肌钙蛋白及D-D二聚体结果呈阴性;为了明确疾病的病因、给抢救生命争取时间,颜秀侠主任当即指示:目前只有ECMO技术才可能为患者争取到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与死神抢时间
经过充分沟通,在家属的支持下,重症医学科主任颜秀侠带领科室ECMO团队立即为患者行VA-ECMO治疗。经床旁超声谨慎细致评估,医生选取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左侧股静脉分别穿刺置管,同时为保证右下肢的血运,还为患者置入一根远端灌注管。与此同时,王艳红护士长带领灌注团队协作同步完成ECMO管路安装、预充等一系列操作。整个上机过程紧张有序、衔接流畅。
在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ECMO机器有序运转起来。随着经过膜肺氧合的鲜红色血液回流进患者体内,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抢救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多学科协作,发现炸弹,成功拆除
在ECMO机器的辅助下患者的生命暂时得到了保障,从而争取到外出检查寻找病因的机会。经过周密的准备,8.29日上午联系了影像中心邱晓辉主任做好CT室准备,以最短的时间,进行了肺动脉CTA检查,结果发现该患者右肺上下肺动脉及左肺上下动脉部分分支小血管栓塞,大面积肺栓塞诊断明确;至此该患者闷喘、呼吸衰竭、反复心跳停止的病因找到了。但发现病因只是第一步,我们紧急联系血管外科崔健主任会诊,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紧急取栓,于08-29日下午在介入导管室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行肺动脉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手术效果立杆见影!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8月30日上午患者一般情况逐渐稳定,ECMO流量下调后患者呼吸循环波动不大,预计给予撤除ECMO,但超声发现肺动脉栓子来源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保证安全,再次来到介入导管室,血管外科给予下腔静脉滤网植入,防止栓子再次脱落。并于当日之后成功撤除ECMO。在随后的15天内经过CRRT支持,患者的肾功能也逐渐恢复,于9.15顺利转出ICU,09-15转至呼吸内科继续治疗。

如何理解ECMO这项技术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简单来说:它就是心肺替代,它由一个人工膜肺、一个人工泵、一个水箱(调节温度)和一套动静脉管路组成。该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端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经过膜肺氧合后形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然后在离心泵的驱动下回流入人体内,达到充分的气体交换和(或)心脏辅助以及满足器官组织灌注的目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它主要通过体外设备全部或部分替代肺脏及心脏功能,为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辅助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从而为疾病治愈或器官功能恢复赢取时间。由于其强大的能力,被誉为“终极救命神器”,这项技术代表着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危重患者综合救治水平。
常规ECMO技术有哪两种类型
根据经过膜肺氧合后的血回输的路径可分为V-V转流(静脉引血、静脉回血)和V-A转流(静脉引血、动脉回血)两种:
V-V转流:主要用于体外呼吸功能支持,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另一个静脉。通常选择经股静脉引出,颈内静脉泵入,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双侧股静脉。V-V转流适合单纯肺功能受损,无心脏停跳危险的病例。
V-A转流:既可以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以用于心脏功能支持,血泵可以替代心脏的大部分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V-A转流从静脉引出静脉血,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动脉。它是一种同时支持心肺功能的治疗方式,适合心功能衰竭和(或)肺功能衰竭甚至心脏停跳的病例。
ECMO方式应参照病因、病情灵活选择。一般而言,V-V转流为肺替代模式,V-A转流为心肺联合替代模式。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我院重症医学科为顺利安全开展此项高精尖技术,分批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成立了ECMO治疗团队,全科室医护人员时刻保持常态化的实操训练,确保给患者上机的万无一失,制定了相关制度、流程,多次组织进行操作流程和应急演练,对ECMO患者从上机到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缺补漏,不断优化流程方案和应急操作。此病例的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已熟练掌握ECMO临床技术,同时也说明我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病人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