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新闻,新冠感染阳性患者因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自治,药物过量引起急性肝损伤,被送到ICU抢救。如何合理使用药物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某药房购药场景
随着新冠病毒(下面简称病毒)的致病力的下降和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选择居家隔离自行服药治疗。近期解热镇痛、清热解毒、镇咳等药品遭到民众抢购,出现大量囤药现象,为感染后做准备。但如何正确服用这些药物,大多数人却不清楚。药师认为主要会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吃些药物可预防感染。
首先目前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预防病毒的感染。然后病毒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高热,肌肉酸痛,咽喉痛,咳嗽等。缓解这些症状的药物种类繁多,大致分为西药和中成药,西药多是复方制剂,主要是针对感染后出现的不同症状,如发烧、头痛、肢体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用这些药来预防感染不但无效,而且会带来药物的副作用。中成药同样无法预防感染。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分为治疗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等感染,用药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症状通常无法准确预测,预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吃药预防感染不可取。
误区二:服用成倍剂量或多种药物一起服用好的快。
市场上多数抗感复方制剂,里面通常会含有相同的西药成分,比如含咖啡因,氯苯那敏(扑尔敏)以及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大剂量或多种复方药物一起服用很可能使这些成分超量,轻则加重肝肾负担,重则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危机生命。药师提醒: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服用一种即可,另外服用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抗感制剂后无需再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并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天内的服用次数和时间间隔也很重要。如下表(药物用法用量来源药品说明书)
(来自人民日报)
总之,感染阳性轻症不用怕,居家隔离治愈它。
合理用药只有不盲目,健康伴随你我他。